2、對本行業發展前景的分析預測——我國現代制造業發展對高效刀具的需求將與日俱增,市場前景看好
對于本行業發展前景的樂觀預測,基于兩點理由:
第一、基于這兩年實踐。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制造業對現代高效刀具的正常需求,非但沒有下降,而且有所增長,說明了發展趨勢。
第二、從所謂“人口紅利消失”,我們看到了勞動力供求關系變化為現代制造業帶來的發展新機遇。
這幾年在談論中國經濟轉型的時候,經濟學家常常會提到一個名詞,叫做“人口紅利”。指的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采用“粗放型增長”模式,以大量廉價的生產要素(勞動力、土地等)來推動經濟發展,以低成本的優勢讓中國制造打遍世界。簡單地說,靠廉價勞動力,而不是技術和效率來賺錢,就叫做“人口紅利”。現在的變化是,廉價勞動力的供應逐年減少。見下圖。

圖5的曲線表示,從勞動力供給看,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數首次出現下降,下降了345萬。未來10年每年會下降500-600萬。也就是說,中國人口紅利的窗口關閉了。這幾年,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很多出口加工企業,確實有招工難的現象,農民工的平均工資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對于用工荒的出現,有的專家甚至預言,由于人口紅利的下降,中國經濟發展將面臨20年的危機。在這里,我們不想對人口問題這樣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問題妄加評論,因為,這是一個比經濟問題更高層次的問題,需要在國家層面來統籌考慮。例如,最近單獨二胎政策放開,就會使上面這張圖出現很大變化。
但是,站在中國制造業從業人員的立場,我們要為中國即將告別廉價勞動力時代而歡呼。這不僅僅是因為勞動報酬增長低于經濟發展水平的狀況應該改變,更是因為中國從事出口加工的大量所謂低端制造業,將從此告別扭曲的、違反現代制造業發展規律的經營模式,就是徹底告別依靠廉價勞動力、粗放式經營,甚至靠國家退稅補貼混日子的時代,真正開始進入一個依靠自身的競爭力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新時代。在這種新的、真正和國際接軌的經營格局下,中國的制造業企業,將和發達國家的同行一樣,不再是依靠廉價勞動力賺錢,搞低水平擴張,而是依靠創新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用自身的實力在全球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成為我國在新時期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制造企業。
我國制造企業在這場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奮斗過程中,肯定期望機床工具企業作為先進裝備提供者,與之密切配合,在發展中共同前進。
根據上述關于我國制造企業轉型趨勢的判斷,我們對中國裝備制造業(現代工具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3、企業是否在主觀上努力通過改革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是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決定性因素
我們曾經在很多場合指出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改革開放30多年來,凡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經營業績良好,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是暢銷。也就是說,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產品,很難分出高低和優劣。但是在經濟下行的時期,情況就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凡是在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市場開拓、用戶服務方面下了功夫、做了功課的企業,往往表現出很強的抗風險能力。比如在最困難的2012年,我們行業仍有部分企業逆勢而上,實現銷售同比增長,十分令人鼓舞。但是,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一些企業,不想在提高企業競爭力上做扎實的功課,還在指望回到過去那種高速發展、粗放式經營企業的年代。兩年來,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經歷重大戰略性調整的事實表明,重復過去的老路是不可能的,墨守成規沒有出路。面對新形勢,新變化,只有奮力向前,才是生存和發展之道。這方面其實企業最有體會和發言權,我們就不多說了。下面摘錄一段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給廣大企業家的一個忠告作為共勉:“你們將無法避免面對經濟的上上下下,也無法避免一定會面臨風風雨雨。以一個平和的心態面對,歸根結底要把自己的企業做好。一個好的企業,應該在經濟向上時做好,最關鍵是在冬天要活下去。最可怕的是,春天到了,你不在了。”